李宁越影——为保护入门跑者而造

 曾经有个死美工  评论已关闭  4143

国内跑鞋品牌都有一个习惯,都是先着力打造好顶部产品,再向下完善腰部和脚部的产品,而在国产跑鞋品牌中,李宁是最快且最清晰地梳理好专业跑鞋矩阵的品牌。

 

在2021年5月青岛马拉松展会上,李宁就在跑鞋矩阵中画出了越影的轮廓,2个月后,李宁越影终于来到了身边,这双主打轻质缓震保护的李宁越影可以说是完善李宁跑鞋矩阵的最后一块拼图(当然,估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系列)。

 

李宁越影定位是为入门跑者提供缓震保护的跑鞋,对于腿部力量较为薄弱的入门跑友,相信选择一双缓震好且稳定的跑鞋会比较妥当一些。

 

鞋面三段式的设计看着很眼熟,后来查阅资料才发现与绝影Essential一样,李宁越影的鞋面同为TSS(Three Stage System)帮面科学分区系统。

 

鞋面的三段式设计以不同部位所需要的功能来进行分区设计,鞋头部位采用双层网布,内层柔软亲肤,外层耐磨;中足部位通过特殊的面料编织和内部打孔来提供透气性能和包裹感;后跟有较硬质的港宝和外层的模压EVA来配合稳固锁定来保护足跟,领口填充了足量的泡棉来保证舒适。

 

鞋舌表面为网布,内面则是亲肤的抓毛布,之间填充了泡棉,能有效分散鞋带的压强,虽然鞋舌有固定环,但在跑动中鞋舌还是会有跑歪的情况出现。

 

总体来说,鞋面的各区域功能都达到了设计的预期,鞋面没有大网眼的设计,越影在夏天穿着透气性有一点欠奉,但不至于烧脚。

 

䨻科技中底在李宁的跑鞋矩阵中全面铺开,越影同样不例外,使用全掌䨻科技中底(TPEE),前掌厚度16mm,后跟厚度28mm,坡差12mm,后跟上翘弧度较大。

引用一下跑鞋坡差数据:

0-4mm,缓震能力差,极简跑鞋、竞速跑鞋多属此类,适合竞速跑者;4-8mm,缓震能力较差,通常可用作强度训练或竞赛,适合前掌或中足先着地的跑者;8-12mm,缓震能力中等,通常作为训练鞋或长距离跑鞋,适合初级跑者;12mm以上,高缓震能力的慢跑鞋,适合后跟先着地或内旋不足的跑者。

当然,以上数据对于当下的跑鞋设计来说有所脱节,但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从坡差和后跟弧度设计可以看出,越影的初衷就是为习惯使用后跟落地的初跑者人群而设计。

 

在穿着体验上,尺码正常、楦型也正常,选正码就可以了,初次上脚能很明显感受到后跟要比前掌高,有一种向前滑的感觉,我是第一次穿12mm这么高坡差的跑鞋,花了一些时间进行适应。

 

在跑动感受上,全掌的TPEE䨻中底虽然没有PEBA䨻那么拔尖的性能,但缓震回弹和耐久度表现不错,对比起传统EVA中底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越影中底前掌较薄,跑动时与后跟的缓震回弹感差别很大,如果你习惯了前掌或全掌落地,不刻意用后跟落地是感受不到中底有特别明显的缓震回弹感。

 

越影采用全掌厚度3mm的TUFF RB橡胶,在中足部位进行了镂空轻量化处理,TUFF RB橡胶有着不错的耐磨和防滑性能,这在之前测试的烈骏5和飞电DISCOVERY上进行了验证,鞋底前掌110mm,后跟85mm的加宽设计使得越影有更好的稳定性。

 

在中足位置,越影在贴近大底的地方设置了PROBAR LOC稳定片来提供中底的抗扭转和稳定性能,不知道是否因为䨻科技中底硬度较低,使用䨻科技中底的跑鞋都会在中底设置碳板、稳定片。越影的PROBAR LOC稳定片为中底提供了很好的纵向抗扭转能力,前掌弯折蹬伸时阻力不大,不像飞电DISCOVERY的PROBAR LOC稳定片那样对弯折会产生阻力,对脚部力量不强的新手很友好。

 

越影41码单只鞋重为275g,毕竟不是竞速跑鞋,在重量控制上中规中矩。

 

同样是针对入门跑者的跑鞋,在选择方面,我推荐正常足弓、内翻足、习惯全掌和后跟落地的入门跑者选择越影,而低足弓、外翻足和大体重入门跑者选择稳定支撑更强的烈骏5。

性价比也是入门跑者选鞋时的一个重要因素,李宁越影官方定价本来就不高,在二级市场还能有更低的价格,遇上活动再打个折入手的话,是真香了,按照TUFF RB橡胶大底的耐磨性能来看,越影达到800公里寿命无压力,极具性价比。

标签:

分享至 /
 
  

评论已关闭。